
发布时间: Fri Nov 29 00:00:00 CST 2013
2013年11月27日,“中国航信北京顺义高科技产业园区项目争议评审机制启动仪式”在北京仲裁委员会国际会议厅成功举办。发改委、国资委、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仲裁委员会的有关领导,该项目常设评审组的争议评审专家以及受邀媒体记者等相关人士出席本次仪式。发改委、国资委、北仲、中国航信、中国建筑有关领导均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争议评审机制在完善企业风险管理,推进建设工程顺利实施中的积极作用。发改委、国资委有关领导表示,这次中国航信与中国建筑联合北京仲裁委启动实施的争议评审机制,是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与问题的创新探索,对于探索重大、复杂、疑难工作的法律风险管理机制,意义巨大。随后,中航信、中国建筑与评审组的三位争议评审专家正式签署《评审专家协议》,并与北仲签署《合作协议》,这标志着该项目常设评审组正式成立并开始运作,该工程争议评审机制正式启动。
![]() |
签署《评审专家协议》 |
![]() |
签署《合作协议》 |
建设工程争议评审是指在工程开始或进行中,由当事人选择独立的评审专家,就当事人之间因工程发生的争议及时提出解决建议或者作出决定的争议解决方式。它通过“细致分割”的方式实时解决争议,及时化解小争议,防止争议扩大,避免因争议导致工程的拖延、损失和浪费,从而保障工程顺利进行。该制度最早起源于西方,适用于国际大型工程项目特别是世行贷款项目比如国内的小浪底、二滩水电站建设工程,相对于传统的诉讼、仲裁、调解等纠纷解决方式,建设工程争议评审具有实时性、专业性、快捷性、灵活性及经济性等优势,通过先期解决纠纷甚或将纠纷控制在萌芽阶段,成功解决了许多大型工程项目纠纷,为降低工程纠纷解决成本和完善工程管理提供了新机会。2007年,国家九部委制定标准施工合同文本,在国内合同文件中首次引入了争议评审,从国家层面推动争议评审机制本土化发展。2008年初,北仲起草了《北京仲裁委员会建设工程争议评审规则(征求意见稿)》。2009年3月1日,《北京仲裁委员会建设工程争议评审规则》正式实施,并为保证规则的实施,北仲还制定了评审专家守则、名册、协议书及相关文件,组织了争议评审员培训。在各方不断努力和推动下,争议评审机制逐渐为当事人所认知、理解并接受。
中国航信北京顺义高科技产业园区项目作为大型国有企业重点建设项目对于国家重要信息系统的运营安全、运营效率、运营成本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该项目投资建设规模大、建设施工周期长、质量及监管要求高。中航信大胆探索、稳步实施,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先进做法,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加以优化改进,经过与项目合作方中国建筑第八工程有限公司积极协商,利用北仲争议评审机制平台,率先在内资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引入常设争议评审机制。此争议评审项目是国内第一起运用市场化手段启动的全部是内资且国家重点工程的争议评审项目,它的正式启动完成了国内争议评审从理论、规则到实践的跨越性一跃,改变了以往争议评审实践被外国人垄断的历史,在建设工程争议评审制度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该项目不仅采用《北京仲裁委员会建设工程争议评审规则》,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而且结合业主法律风险管理要求和项目建设的特点对评审机制进行了创新优化,把争议评审作为法律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北京仲裁委员会作为争议评审机制的依托机构、协调机构和运转中枢将在促进争议评审机制最大化发挥效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这一创举不仅具有中国特色,而且具有普适价值,大大拓展了评审的功能和效用,极大地降低风险,节省社会资源,这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将对推广争议评审机制在国内建设工程领域的应用,促进中国建筑行业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下附件为此次争议评审机制启动仪式相关领导发言稿:
发改委领导在争议评审机制启动仪式的发言
法规局领导在争议评审机制启动仪式的发言
北仲王红松副主任在争议评审机制启动仪式的发言
中航信领导在争议评审机制启动仪式的发言
评审组代表冯志祥专家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