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 Fri Oct 10 17:24:26 CST 2014 供稿人:鲁洋
第二届“北仲杯”全国高校商事仲裁有奖征文大赛初审工作目前已经结束。经过严格筛选,秉持公平公正的宗旨,共推选如下三十篇论文进入复审程序(排名不分先后,按作者姓氏拼音排序):
安晋城(清华大学),《论股权转让瑕疵担保责任的认定——以仲裁实践为中心》;
蔡元培(北京大学),《仲裁机构“去行政化”的三种模式》;
段惠钟(中国政法大学),《论国际商事仲裁协议中约定上诉及司法审查机制的效力问题——意思自治与仲裁裁决终局性孰轻孰重?》;
傅攀峰(武汉大学),《论ICC仲裁规则中的紧急仲裁员制度》;
何曼曼(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论国内仲裁裁决的实体性审查——基于当事人民事程序选择的思考》;
黄忠顺(中国人民大学),《调解协议司法审查的法理基础》;
蒋圣力(华东政法大学),《国际商事仲裁实践就<合同法>第402条的适用或援引问题研究》;
李 方(中国政法大学),《论独立保函的法律定性》;
李 可(澳门大学),《构建“非洲特色”的中国对外投资纠纷解决机制》;
李朴原(上海大学),《论仲裁与调解相结合制度的新发展》;
刘 东(中国人民大学),《论仲裁裁决案外人利益的保护——以案外第三人撤销仲裁裁决之诉为中心的研究》;
鲁荣杰(华东政法大学),《违约可得利益损失计算方法与标准的实证研究——以浙江地区的153个案件为考察对象》;
罗发兴(西南政法大学),《经台湾地区法院裁定认可的大陆仲裁裁决是否有既判力——台湾地区法院近期两个案例的评析》;
马骁潇(武汉大学),《反垄断争议的可仲裁性探究及立法思考》;
彭 幸(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电子商务时代的网上仲裁制度——以淘宝等网络交易平台纠纷处理为切入点》;
申道明(中国政法大学),《论仲裁协议效力异议的内涵》;
宋雨薇(北京大学),《浅论以仲裁方式解决VIE结构纠纷的可行性》;
王传江(上海大学),《调解人的角色转换:从促进型调解到转变型调解》;
王 徽(华东政法大学),《论选择性上诉审查机制对于仲裁协议效力的影响》;
王 立(澳门大学)、刘云鹏(西北政法大学),《国际商事仲裁“异议权放弃条款”研究》;
王荣国(澳门大学),《论<纽约公约>下英国仲裁就法律问题上诉裁定的认定与解读》;
林明兴、郑润鸿、罗郁雯【朝阳科技大学(台湾)】,《台湾地区营建工程诉讼争议鉴定制度及专业参与研究》;
杨 光(中国人民大学),《美国证券仲裁制度的变革及启示》;
尹 通(上海大学),《<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仲裁规则>制度创新研究——兼与国际知名仲裁机构仲裁规则之比较》;
俞文秀(北京大学),《跨境电子商务在线争端解决机制研究》;
袁桂纯(澳门大学),《“微信仲裁模式”的构建》;
臧建伟(北京大学),《论国际商事仲裁中保密义务的来源》;
张 建(中国政法大学),《合并仲裁的实践困境与制度引入——兼谈北仲<新规则>第28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周 园(武汉大学),《法庭之友制度在国际投资仲裁中的发展历程》;
朱 敏(中国人民大学),《从仲裁裁决效力看仲裁裁决不予执行制度的重构》;
感谢所有参赛学生的投稿,复审工作将会尽快进行。请以上通过初审的学生及时关注本会网站。
北京仲裁委员会
2014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