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丽丽:汇智聚能,北京致力打造国际仲裁中心

发布时间: Mon Mar 10 16:49:00 CST 2025

国际仲裁中心是对特定区域以国际仲裁与争端解决为特色的宏观业态描述,其以汇聚争端解决领域的高端人才、丰富活动和知名机构,并提供保障和促进该业态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服务设施和制度环境等为目标。

国际仲裁中心的核心价值是通过对贸易、投资,乃至疆界、能源等国际争端解决领域不同资源的汇聚,搭建国际规则制定、完善和适用的“平台”;通过争议解决过程积累全球治理的人才、规则与经验,提升中心所在地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作为连接世界各地商业活动的桥梁,国际仲裁中心代表和营造的是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并正以其全球化的服务能力和基础设施,成为促进国际经贸交往的重要平台和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征。

阶段性成果

北京定位于建设“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与国际交往中心的国际商事仲裁中心”,近两年累计出台并落实了2257项仲裁体制机制建设相关的具体任务。

基础设施保障方面,北京国际争议解决发展中心(BIDRC)作为中心发展依托的平台机制,于20248月正式成立。

法律制度建设方面,北京通过制定地方立法,为国际仲裁中心建设提供制度支撑与法律保障。《北京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条例(草案)》已于20249月公开征求意见,并于11月提请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进行了第一次审议。

仲裁机构建设方面,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中心(下称北仲”)2023年完成改革换届,建立了国际化的委员会和现代化的法人治理机制,并于2024年将名称正式变更为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院,以配合国际仲裁中心建设,进一步打造仲裁在北京的国际化品牌。

在吸引国际争议解决资源聚集方面,亚太区域仲裁组织(APRAG)第八届大会在京召开并选举北仲作为轮值主席单位,国际仲裁最新发展(WAU)大会等一系列具有国际仲裁影响力的活动在京举办,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北京代表处亦在京揭牌。在京机构管理的国际仲裁案件数量和标的持续增长且涉及的国家和法域越来越多样化,彰显了北京仲裁国际化发展的活力。

核心要素

先进的仲裁法律制度和友好的司法环境支持是中心建设的重要基础保障。公正开明的司法环境为仲裁行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北京因具备首都的特殊优势,得到了从国家到地方立法、司法、执法机关的高度支持,有近70年的现代国际仲裁经验积累,具备吸纳国内外先进仲裁法律制度和国际仲裁优秀经验的深厚底蕴。

2024年,北仲仲裁庭就一起国际案件作出的临时措施决定得到北京法院的承认与执行,创造首案经验,体现出北京对仲裁的司法支持。这为中心和地方立法探索积累了重要经验,是司法赋能中心建设的直接体现。

优质法律服务资源是北京中心建设的有力后盾。据公开信息,截至目前,在京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已达252家,涉外律师4000余人,约占全国涉外律师33%,国际企业和涉外法律服务资源丰富。包括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下简称贸仲”)、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下称海仲”)、北仲在内的在京商事仲裁机构于2023年共办结涉外仲裁案件978件,标的额达到592.9亿元。近五年来三家机构涉外案件数量、标的平均占比在全国分别达30%50%,形成集聚效应,并转化为国际声誉与竞争力。2021年,北京在全球最受欢迎仲裁地排名中与纽约并列第六。

一流仲裁机构是北京中心建设的动力引擎。仲裁机构通过自身的国际化发展,最大限度推动中心建设进程。首先,一流仲裁机构不断改革创新,探索与国际接轨的仲裁规则和最佳实践,既可以为仲裁制度的完善提供经验参考,也可以引领、优化仲裁行业生态格局,提高仲裁质效和公信力,更好地服务于国内外市场主体,推动中心建设与仲裁事业的整体发展。如北仲仲裁规则历次修订均对标国际仲裁先进实践,得以不断积累国际化执行能力和服务经验。

此外,一流仲裁机构是中心建设的重要成果和显著标志,也是中心建设的关键路径和核心追求。通过明确培育国际一流仲裁机构的目标,可以系统地指导和推动相关配套法律制度的完善、支持政策的制定,以及机构治理与发展的深入研究。

瞩目新平台

BIDRC作为北京建设国际仲裁中心的实体平台和运维主体,承担着全面支持保障中心建设的重要职能,是中心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BIDRC旨在面向全球为国际争议解决需求提供专业配套服务,实质助力建设国际友好营商环境。

如同Maxwell Chambers之于新加坡、国际争议解决中心(IDRC)之于伦敦,BIDRC将对推动北京仲裁法律服务生态的发展、培养国际争议解决人才、提升国际公信力都起到关键作用。贸仲、海仲、北仲作为共同发起BIDRC的副理事长单位,是国际争议解决生态圈的重要支撑。目前,多家国际争议解决机构及法律服务机构都在与BIDRC积极沟通中。

BIDRC将以仲裁员之家”“国际仲裁会客厅”“国际共享庭审中心”“全链条商事争议解决机制”“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基地等功能性专业性服务板块,为境内外商事主体、争议解决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争议解决高端人才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与保障。

作者 | 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院委员兼秘书长姜丽丽

来源 | 本文刊载于《商法》20252月刊

示范条款    复制 如何起草仲裁条款
因本合同引起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任何争议,均提请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院按照其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活动安排
版权所有:北京仲裁委员会       京ICP备2024070245号-1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6977号